心百川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权门一入深四海,三国之董卓,心百川,深夜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董卓又思及函谷关、潼关驻军以惧皇甫嵩,遂召牛辅、胡轸前来。牛辅欲携董媛同赴京都面见董卓,董媛却心有不愿,经牛辅百般劝说,方勉强应允。
且说那董卓,经此一番变故,虽看似权倾朝野,然心中亦有隐忧。夜阑人静之时,董卓独于密室之中,手抚腕上伤痕,思绪万千。忆往昔与武孚之旧情,实难相信其会痛下杀手。“武孚啊武孚,汝究竟为何如此决绝?难道真仅为那袁家?”董卓喃喃自语,眉头紧锁。其深知,此洛阳城中,暗流涌动,各方势力虽表面臣服,然暗中皆蠢蠢欲动。袁隗一党,尤为棘手,今次武孚行刺虽未得逞,然日后必再有波澜。
而于袁隗府中,亦是一片凝重。袁隗坐于堂中,面色阴沉。旁有门生张孟卓进言:“太傅,此次武孚行刺失败,董卓必加防备,吾等当另谋良策。”袁隗冷哼一声:“吾本料定武孚有几分把握,岂料竟失手。董卓如今势大,然吾岂会善罢甘休。”言罢,目光中闪过一丝狠厉。
曹操归府之后,亦辗转难眠。心内思忖:“董卓专权,朝堂将乱,吾虽有心报国,然当如何行事?武孚之举,虽壮烈,然实乃以卵击石。吾若贸然行事,恐亦难成大业,且家族老小亦恐受牵连。然若坐视不管,此天下苍生又将何往?”曹操长吁短叹,内心煎熬。
吕布于董卓营帐之中,侍立一旁。见董卓似有忧色,忍不住问道:“义父,今日武孚行刺之事,儿臣以为当严查其背后主谋,以绝后患。”董卓抬眼,看了看吕布:“奉先,此事吾心中自有计较。袁隗那厮,定脱不了干系。然今吾初掌大权,根基未稳,袁家门生遍布朝野,不可贸然行事。且那武孚,吾念及旧情,实难相信其会独自谋逆。”吕布点头称是,然心中亦对那袁隗多了几分警惕。
牛辅携董媛一路赶来京都。董媛于车中,面容愁苦。心内暗思:“父亲如今权倾朝野,然所作所为实非正道。吾此去京都,不知又将卷入何种纷争。”牛辅见董媛神色不佳,劝慰道:“媛儿,莫要忧愁。吾等此去,不过是面见主公,料无大事。”董媛轻哼一声:“夫君莫要宽慰于我,我父之为人,吾岂不知。今之洛阳,恰似龙潭虎穴。”
待牛辅与董媛抵达京都,董卓亲迎。见董媛,董卓面露慈爱:“媛儿,许久不见,出落得越发标致了。”董媛微微屈膝行礼:“父亲,母亲她…。”然其眼神中却难掩疏离。董卓心伤对不起他们母女,仍笑道:“一路劳顿,且先入府中歇息。”
此后,董卓于洛阳城中,一面加紧巩固自身权势,对军队掌控更严,调遣诸军,安排亲信于要害之处;一面亦留意朝堂诸臣动向,对袁隗一党监视有加。而满朝文武,亦皆于暗中观望,或结党自保,或寻思对策,洛阳城中,一时之间,风云变幻,恰似暴风雨前之宁静,只待那一声惊雷,便将打破这表面之平静,掀起更为汹涌之波澜。
然董卓亦非无智之人,其深知欲稳坐江山,非仅恃武力即可。遂亦有招揽贤才之意,于城中张贴榜文,广纳有识之士。然诸多贤才,见董卓所为,多有不屑,虽有少数应召者,亦不过敷衍而已。董卓见状,虽心有恼怒,然亦无可奈何。
且说那刘辩被废为弘农王之后,幽居宫中,失魂落魄。何太后常往探视,母子二人相对而泣,悲叹命运之无常。而刘协登基为帝,虽年幼,然亦知身处旋涡之中,言行举止皆小心翼翼,常与身边侍臣商议,欲图在董卓掌控之下,寻得一丝生机。
洛阳城,这座昔日繁华之都,如今于董卓之阴影笼罩下,弥漫着压抑与不安。大街小巷,百姓亦皆忧心忡忡,不知明日将面临何种命运。而各方势力之博弈,犹如棋局,董卓虽暂居上风,然棋局未终,胜负犹未可知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