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息的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009章 河工岂是寻常事,隆庆中兴,休息的云,深夜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朱衡不同意潘季驯的意见,朱衡就指出,潘季驯把运河出口移到新庄闸,仍命名为“天妃闸”。然而新天妃闸口距黄河、淮河交会处仅200丈,黄河水仍然向运河倒灌,运河河底日益垫高,年年挑浚不已。加上黄河、淮河水流汇合,潆洄激荡,运河出口极为危险,威胁漕船的安全。
同时朝廷为了保障漕运所实行的各种政策也不尽合理,运河每年的上半年是最为繁忙的,朝廷规定:山东、河南漕船限每年农历三月初一日、江北漕船限四月初一日、江南漕船限五月初一日、江西、浙江、湖广漕船限六月初一日到达通州。
各漕船交卸漕粮之后,十日就得启程返航,对于朝廷来说,上半年是一定要保证运河通畅的,所以在漕运开始前和进行时,均要闭闸蓄水,保障运河的通畅,但是此举对于淮河沿岸的百姓来说就是极为痛苦的事情了,因为淮河流域的降水也主要集中在六七月。
漕运进行时,淮水上游支干各河来量极大,无法宣泄,使得整个淮河中游成为滞洪区,只能任其淹没泗州以西地区。若逢上游地区暴雨,短时间就能给河、湖各堤造成严重的威胁。整个淮河下游都会遭受严重的水害,而若是如潘季驯所言,将黄河入淮,水势会更加不可收拾,淮河下游将会遭遇极大的水灾,这是朱载坖所不愿意看到的。
朱衡为此多次上疏,指出可能发生的事情,因为大明的漕运不仅仅受水文的影响,往往还有各种的人为的影响,如沿河役吏的勒索、漕丁售卖所带货物、运河河道障碍等,会将漕运拖到秋季,这样的话,淮河沿岸的百姓所遭受的水灾就会更加严重。
所以朱衡认为潘季驯的这个方案难以实现,同时会造成淮河沿岸的百姓沉重的灾难,所以朱衡不同意潘季驯的方案。
朱衡直接指出了不管是潘季驯还是之前的治河官员,在治河的时候从来不考虑淮河两岸百姓的生计,漕船过淮后或附近的湖泊蓄水过多,官府会随时泄放, 湖泊与运河之间以及运河东侧淮城周边地区往往一片汪洋。在这些官员的心目中,千百万百姓的身家性命均是末叶琐事,只有漕运才他们心中的大局。
为了大局,牺牲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,在他们看来是正常的事情,只要能够保住凤阳的祖陵和漕运的畅通,他们不惜使得整个淮河中下游成为泽国,放任百姓受害,这是朱载坖所不能接受的。
在这个问题上,地方官府和河道、漕运官员常常互相攻讦,地方官府的官员们认为河道漕运官员不体恤民情,而河漕官员认为地方官但知收割,不顾河工;即沿河居民,亦但保目前,苟且一时。双方经常通过奏疏交锋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